位置: 首页 > 六壬古籍

中国古籍或中国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公元1911年”

中国古籍或中国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公元1911年”

中文古典典籍是指中国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地区(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古代的汉文典籍,主要是指经过历史的淘汰选择,被人们所公认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的著作,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

在中国以外的汉字文化圈地区,虽然有本土的语言,有些亦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汉字、汉文(文言文)曾经长时间是这些地区的官方语文,因此这些地区也有不少汉文写成的文献,包括史书、官方文件、文学作品、学术著作等。为了与以本土语言书写的典籍区别,通常会把这类典籍称为汉籍。

中国古籍或中国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公元1911年(含)以前出版的书籍,包括抄本及刻本”。具体而言,可以说是以印刷或书写成“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如包背装、线装、蝴蝶装等)、以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内容,并且用中国传统著作方式进行著述的书籍”。

中国古典典籍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社会和自然作精心思考的精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扫六合,焚书坑儒;汉武中兴,广求遗籍。最早将中文典籍集成目录的是西汉刘向的《七略》。

大六壬金柜经

定义

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凡例中,就古籍提出较完整定义:

(1)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编撰出版的以手工纸为文字载体的书,皆为古籍;

(2)1911年以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或稍后一个时期编撰出版的图书,凡内容属于传统学术文化大六壬最好的的古籍,采用传统著述方式,并具有古典装帧形式(一般为线装)的图书,亦视为古籍。

历史

中国的典籍有好几次大规模的销毁,令不少古籍失传。第一次为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后梁元帝萧绎,明朝朱元璋也曾作过类似的行为。清朝乾隆时期,全国大修四库全书中国古籍或中国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公元1911年” ,然而进献的图书中不利于清朝统治的文献被禁毁。

装帧

中国古籍或中国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公元1911年”

常见的有木匣装、包角、卷轴、梵夹装等。

线装古籍

主要是指中国历代典籍(包含明清之际西洋人用汉字刊行的基督教文献)以线装形式呈现的书籍。传统以来的分类方式众多,自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以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众人所熟悉的分类法。东海则采: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书部、方志部等六大部,各部再以若干小类(如经部又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四书类、孝经类、小学类、经总类等小类)[1]区分之,藉以统辖线装典籍。

大六壬金柜经

影刻本

古籍刻本的类型之一,即照原书版式影刻的书本,或称影刊本。所谓“影刻”,就是“以某一版本为底本,逐叶覆纸,将原底本的边栏界行、版口鱼尾、行款字数等,毫不改变地照样描摹或双勾下来,然后将描摹好的书叶逐一上版镌雕。”[1]其内容或形式与原书相同。

影刻与覆刻、仿刻在仿真程度上有所不同。

区别

一般广义说来大六壬最好的的古籍,影刻可以分成三种状况:

(1)影刻本(狭义的影刻本):用“摹”的方式中国古籍或中国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公元1911年” ,依原样雕刻的书画本。

(2)覆刻本:直接将原书拆散大六壬最好的的古籍,叶面贴于木版上雕刻。

(3)仿刻本(翻刻):用“临”的方式。

就“像真度”来说是以覆刻本为最真,其次影刻本、再次仿刻本。

另外还有一种“重刻本”,它跟上述三种的影刻本(都是力求与原本近似)不同之处在于,虽然都是照着原本的本子刻,但它不论是行款或格式未必与原来相同,只有内容是一样的。

大六壬金柜经

六壬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