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大六壬

十二辰次与大六壬宋明前后的争论:月将、节气与起始点的变化

十二辰次与大六壬宋明前后的争论:月将、节气与起始点的变化

前言

十二辰次与大六壬之间的关系在于定月将,而十二辰次的改变也正是大六壬宋明前后的争论所在,首先了解一下十二辰次

十二辰次

十二次沿天球赤道自北向西向南向东右旋,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十二辰则是与此相反的左旋,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辰次与大六壬宋明前后的争论:月将、节气与起始点的变化

月建也好十二辰次与大六壬宋明前后的争论:月将、节气与起始点的变化,太岁也罢,或是其他种种都沿用这套十二辰次系统,区别只是他们所匹配的节气、月份以及起始点不同。

经过几次改变之后,星纪次所对应十二辰为丑,在左右旋,十二次自星纪次(丑)右旋,十二辰自寅左旋。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下原始的十二辰次左右旋

十二辰次与大六壬宋明前后的争论:月将、节气与起始点的变化

冬至点的迁移

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

这是公元前448年冬至点所在,冬至是牛宿初度大六壬十二月将三分法,起算点根据三统历的内容看在斗十二度

由于岁差现象,东汉的蔡邕将星纪次的中点后移五度,这是为了适应变动的天象。这种方法是以冬至点所在必须为星纪次的中点为标准。而到了宋代,冬至点已经后移到了斗六度。

因此十二次度的划分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第一以牵牛初度为星纪的中点进行十二次度的划分,第二种就是以冬至点必须在星纪次的中点作为十二次度的划分

但除此之外,明末清初之后由汤若望主导的历法对于星纪次又有了一次改变,他将冬至点作为星纪次的起算点

大六壬所受到的影响

由于大六壬传世时大六壬十二月将三分法,冬至点已不是牵牛初度,但他的次度划分和三统历是完全一样的。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二十八宿的距度历代都是不同的,他和汉代、清代尤其是后者有着较大的区别,同时,明末清初前后我们所说的黄道也是不同的大六壬十二月将三分法,在宋代黄道坐标是天体和距星的赤经差在黄道上的投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我国古代究竟是用黄道坐标还是赤道坐标的争议。

因此清代六壬和宋代六壬于月将上的矛盾并不仅仅是中气决定月将、节气决定月将、或者次度决定月将那么简单。他们整个坐标系的划分都有着区别。

宋代的六壬特点是它并不去管冬至实际的所在,他只以三统历的次度划分作为标准。也就是太阳只要没进入星纪次,那就不算大吉将,而是按功曹将计算。实际上如果按次度划分,那么大六壬的背景结构是整个恒星天。如果按节气中气划分,大六壬的背景结构以日躔为主。

从这一点来说,清代六壬书自以为是对宋代六壬的批判未免过于武断,即使以中气划分更为合理,但也绝不是宋人不懂,而是他们选择了次度划分。

斗建和岁星

十二辰次同样是斗建所指和岁星(岁星右旋,太岁左旋)的标准。目前学界很多人认同十二次出自太岁右旋运动十二辰次与大六壬宋明前后的争论:月将、节气与起始点的变化,十二辰出自斗建。最终将天区划分为十二区域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可以匹配任何系统的十二辰次系统。

如果说大六壬我们认为其中还有着次度划分和中气划分的争议,那么在斗建系统里这是没有争议的。

汉书律历志: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

这句话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太岁纪年一度淘汰了岁星纪年

结尾

本想再深入太岁纪年等内容,暂时先这样吧。最近又开始沉迷算卦算命这些封建迷信了。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天文与历法、壬归、六壬指南、汉书、民版时宪历、中华民俗-万年历

六壬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