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古老典籍与庞杂学术体系的探究
易学,是源于《周易》的各类学术的统称。是在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学问。从“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开始,《周易》作为我国一部古老的典籍,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被人们尊奉为神圣经典。
汉武帝时期《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标志着最迟这个时候,古人先贤已经对其开始系统性研究了,至今已持续了三千多年。漫漫历史长河中易学:古老典籍与庞杂学术体系的探究易学:古老典籍与庞杂学术体系的探究,易学早已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庞杂的学术体系,历代易学家在研究方法、学术观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根据研究途径划分流派
根据张其成《象数易学》一书,易学从研究途径上可以分为两个流派,分别是学理阐发派、文献考据派。前者注重以义理解经小六壬数理知识,不关注经文字句的考据,后者则提倡质朴笃实,注重文献考据。
无论哪一派在易学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先贤大家,除了阐述经义、考据经文以外,绝大多数都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六壬数理知识,就是善易。他们能够用熟练应用易学知识推算国运兴衰、灾变祸事、人事吉凶等等,有的甚至能开宗立派,设计出延续至今都在使用的易学预测模型。所以,在这两派之外,应该还有一个更为有趣的实践应用派。
二、根据学术立场划分流派
易学从学术立场上可以划分为义理易学、数理易学及象数易学等。打个比方来说,易理易学就如同搭建电脑、手机的硬件系统和底层运算逻辑;数理易学类似于电脑端、手机端的操作系统;而象数易学就是这电脑、手机上安装运行的各类软件、APP了。其中:
(一)义理易学
专门讲述易经本经哲学义理,探寻的是思维意识、宇宙规律层面等高深问题,代表作如《易传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等。
(二)数理易学
主要研究易经中的科学、数学思想,近些年国学热兴起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易学,如《易卦与代数之定律》、《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等。
(三)象数易学
主要侧重于易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实际上,时至今日象数易学的发展是最为枝繁叶茂,涉及内容是最为广泛的。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专列“象数”二章,其内容包括历法步岁之法、医学五运六气之法、六壬之法,候气之法、纳甲之法、揲蓍之法、卦变之法、五行之数等应用之术。清初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其内容包括河图、洛书、先天图、纳甲、卦变、互体、蓍法、易纬、太玄、元包、潜虚、洞极、洪范、皇极、六壬、太一、遁甲等。显然象数易学的发展早已超越早期“重点研究《周易》文本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象数”的狭义概念。
此外,还有一个不是很高大上的名词“术数”,专指那些源于易学,增加了通神预测功能的学问。《汉书·艺文志》列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刑)法为术数,历代史书对“术数”的命名和范围都有所调整。四库全书最为直接明了,将《周易》列为经部第一,除此以外相关内容一股脑儿放在子部,亦名为“术数”。《四库全书总目》“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星云土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浸失其真,然不可为古无其说,是为占候;自是以外,末流猥杂,不可殚名,史志总概以五行。今参验古书,旁稽近法,析而别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占卜,日命书、相书,并而合之者一,曰阴阳五行。”
可见,现在说广义上的象数易学基本上与术数学等同,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这类学问,经常借古托名著书,使其难以考据;经常故弄玄虚立说,使其良莠不齐,但这并不代表“术数”完全是虚妄的、杜撰的。能三千多年延续不绝,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历朝历代的朝堂事务、宗教发展、平民生活都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恰恰说明这类学问有相当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极其具有生命力的。
三、普通人的研究方向
作为一名普通的易学爱好者,绝大多数人没有条件、精力去考据经典;也没有智慧、思维去阐发义理。就算是想出了经世致用的好方法,也很难有别人会赞同或欣赏自己。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考虑小六壬数理知识,普通爱好者们不如选择一门,学力旺盛的可以选择几门“术数”进行研究学习,抛开最耗费精力文献考据环节,选择传承完整、行文条理、逻辑清晰的好书籍进行高效学习,运用现代科学理性思维,专注于搭建逻辑稳定的玄学预测模型,尤其是趁着现在国学热潮再一次重起,说不定能给自己带来一些相当有趣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