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留下许多灿烂的文化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留下许多灿烂的文化形式。术数作为中国古代流传久远的一门学问,将中华文化璀璨的智慧结晶纳入其中,上古时代的河图、洛书.意义深刻的《易经》八卦,构筑传统文化基础的阴阳五行理论等诸多理论、学科都被融会贯通,运用到术数理论之中。
在术数繁杂多样的分支系统之中,发初于《易经》的“三式”(即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和六壬神课)为术数的巅峰之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层次的预测学,一般认为,六壬从《周易》发展而来。
免费领取易学古籍相关资料!
它将古代术学、易学、天文,地理、星象、历算、吕律、气功、中医等学术理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描述自然界周期运动变化规律的系统模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壬术堪称了解中华古典哲学思想的另类视角。其学问之博大精深,有人穷其一生也只能管中窥豹,难知其蕴。
六壬术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易经》八卦等概念和方法为基础大六壬古代案例,通过推导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达到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其起源可迫溯至远古时代。传说黄帝大战蚩尤之时,九天玄女将三式之术传授给黄帝手下一位叫风后的将军,后经历代贤者继承发扬而流传千古传说之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留下许多灿烂的文化形式,《吴越春秋》等史书中就巳有了对六壬术的记载,其起源之久远由此可知。
六壬由天地盘而演四课,起三传,推及人事。其演算过程按照太极生两仪大六壬古代案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程序进行,以天(天盘)、地(地盘)、太阳(日盘)大六壬古代案例,月亮,二十八宿、年月日时、四季等自然界的周期变化为运筹的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留下许多灿烂的文化形式,用一套完整的模型,把所有的时空关系纳于其中,生克为正.制化为变,以求得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
六壬一类的书籍,在《隋志》、《唐志》中巳有载录,明代焦蚊的《经籍志》中列出八十三家之多。但大多古籍散佚不全或为早巳失传,流传下来的著作也存在许多缺陷。大多只就六壬术的某一方面进行论述,无法窥其全貌。
多伦多大学珍藏 彩绘版
《四库全书》总结了前人之作,经收集、整理、加工后,规避了前人著作中只盲其一,不究全统的缺点,对六壬术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介绍,对神煞.十二神、十二将等六壬核心的基本象类进行了总结整合,内容包括六壬起课方法、720课总铃、神将、神然及其加临喜忌的推断,详列六十四课。
以下为各个时期比较有名的相关名著,有遗漏或不足欢迎请指正。搜索整理实属不易,如有帮助,还请美赞!
汉潮
东方朔撰《六壬断案秘诀》
魏晋南北朝
郭璞撰 《大六壬九天中黄经》
管辂撰 《六壬轨限照心神监经》
唐朝
徐道符 《六壬心境》 李淳风《大六壬会要》
宋朝
苗公达《苗公射覆鬼撮脚》 刘启明《六壬军帐赋》
元朝 祝泌《六壬大占》
明朝《大六壬五变中黄经》 《六壬龟甲统宗》
《六壬兵帐》 《六壬大全》
刘日新《六壬玉藻金英》
明官应震《六壬杂释》 《六壬类占》
明高大器录《六壬翠雨歌》
明邹颜清《六壬总要》四十八卷
明尹希吉《六壬捷录余义》一卷
明陈应选注明崇祯二年(1629)《大六壬兵机确论出师全书》
明荣阳子辑明末(1620-1644) 《大六壬丛书》
明郭戴二汇辑《大六壬课经集》
明徐阴撰《云南刘雨府六壬心镜集注》
明题一庵王氏撰《六壬铃说释义》
多伦多大学珍藏 彩绘版
清徐端撰清光绪27年(1901)《六壬直指》
清叶梅亭辑 《六壬视斯》
清叶悔亭撰清末(1851-1911)《六壬视斯》
清毛志道撰苏州:绿荫堂,《六壬经纬》
清毛志道撰《六壬经纬》
清口达斋撰《六壬灵镜》
清题知空子撰《六壬捷步》
清陈良谟撰《大六壬占验指南
清李云龙辑《大六壬合纂》
清湖桥生辑《宝日楼六壬黔》六卷
清三蓝李油伯陶纂《六壬摘要》六卷
清戴英《六壬辑略》四卷
清程树勋《毕法集览》一卷
清程树勋《壬学琐记》
清乾隆《六壬聚玉集》
清嘉庆(1796-1820)《六壬精蕴》
清嘉庆9年(1804)佚名撰《六壬时课,马前神谋五行生克,忌辰日期,用事值日》
清道光6年(1826)刘赤江编知止斋,六壬粹言》
清咸丰10年(I860)刘赤江编品莲堂,《六壬粹言》
清光绪6年(1880)周儆弦重订《六壬神课金口诀》
清初(1644-1722)《都天大六壬总真秘诀》
清末(1851-1911)清)张廷桢撰《严陵张九仪仪度六壬选日要诀》
《清御纂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六壬部第七百十五卷至七百四十七卷》
《清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四占卜之属六壬大全》
民国《六壬神课金口诀》
民国75年(1986)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六壬大全》
民国38年(1949)南通翰墨林书局,《六壬卦课》
民国12年(1923)袁阜纂《大六壬探源》
民国37年至38年(1948-1949)-徐昂撰南通:南通翰墨林书局,《演云,遁甲释要,六壬卦课》
民徐昂《六壬卦課》
民袁树珊《大六壬探原》
民韦千里《六壬秘笈》
民曹仁麟《壬学述古》